7月23日,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上证科创板民营企业指数(简称“科创民企指数”)、上证科创板民营企业50策略指数(简称“科创民企策略指数”)两条新指数,样本全部来自科创板民营企业。专家表示,此次发布的新指数,能够吸引更多耐心资本进入,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长期支持。
据上交所发布的信息,科创民企指数样本为科创板所有民营上市公司证券,全面反映科创板民营上市公司证券整体表现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6月底,该指数样本达422只,合计市值3.5万亿元人民币。其中171家民营企业2024年实现营收、净利润双增长,37家营收增速超50%,64家净利润增速超50%,折射出了科创民企的增长活力。
科创民企策略指数从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中选取50只研发投入高、盈利能力强的民营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,为市场投资提供参考。梳理该指数样本名单,寒武纪、龙芯中科、联影医疗、天合光能、奇安信等知名民营企业位列其中,行业涵盖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、智能制造、网络安全等领域。
“投资科创民企指数,本质上是在支持民营企业,更是投资中国的未来。”九三学社社员、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表示,科创类民企融资需求集中在产品研发、基础研究、产能布局等方面,面临着投资门槛高、回报周期长带来的融资压力。新发布的民企科创指数样本量较大,已具备宽基特征,意味着投资更分散、风险更低,能够吸引更多耐心资本进入,为科创民企提供流动性支持。
“新指数的发布丰富了金融产品系列,指数化投资为企业和投资人都创造了更多分享科创成果的机会,也有助于科创板企业形成企业发展壮大、市场估值提升、吸引更多投资的良性循环。”廖博表示。
在廖博看来,发布新指数,有助于增加相关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关注度,市场估值有望更趋理性。他表示,海外资本往往更看重科创板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,特别是围绕硬科技赛道关键零部件生产、规模化量产等方面的能力,新指数通过将科创民企“打包”摆上货架,有助于将生产端优势“高亮标注”,吸引更多跨境资金,创造更多金融产品供给,精准滴灌与指数相关的民营企业。(完)(《中国新闻》报 任德辉 谭雨果 报道)
henanshengnongyenongcuntinggongbudezuixinxinxixianshi,5yue25riyilaichuxiandedafanweichixuyinyutianqi,yijingyanzhongyingxiangxiaomaizhengchangchengshushouhuo。zhecijiangyuguochengyuyunandiquxiaomaichengshuqigaoduzhonghe,chixuchangda6tian,fugaiquansheng17geshengxiashihejiyuanshifanqu,tebieshiduizhumadian、nanyangdengdiyingxianggengda。河(he)南(nan)省(sheng)农(nong)业(ye)农(nong)村(cun)厅(ting)公(gong)布(bu)的(de)最(zui)新(xin)信(xin)息(xi)显(xian)示(shi),(,)5(5)月(yue)2(2)5(5)日(ri)以(yi)来(lai)出(chu)现(xian)的(de)大(da)范(fan)围(wei)持(chi)续(xu)阴(yin)雨(yu)天(tian)气(qi),(,)已(yi)经(jing)严(yan)重(zhong)影(ying)响(xiang)小(xiao)麦(mai)正(zheng)常(chang)成(cheng)熟(shu)收(shou)获(huo)。(。)这(zhe)次(ci)降(jiang)雨(yu)过(guo)程(cheng)与(yu)豫(yu)南(nan)地(di)区(qu)小(xiao)麦(mai)成(cheng)熟(shu)期(qi)高(gao)度(du)重(zhong)合(he),(,)持(chi)续(xu)长(chang)达(da)6(6)天(tian),(,)覆(fu)盖(gai)全(quan)省(sheng)1(1)7(7)个(ge)省(sheng)辖(xia)市(shi)和(he)济(ji)源(yuan)示(shi)范(fan)区(qu),(,)特(te)别(bie)是(shi)对(dui)驻(zhu)马(ma)店(dian)、(、)南(nan)阳(yang)等(deng)地(di)影(ying)响(xiang)更(geng)大(da)。(。)
贝嫂晒全家看演唱会合照
三是美国对华政策正在进行反思和调整。面对中国大国外交的新气象新局面,美方“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”,开始反思其对华政策是否需要调整。过去两年来,美国在对华事务上频繁造新词,近来更鼓吹所谓“投资、协同、竞争”的对华策略,誓言要千方百计在关涉未来十年国运的竞争中胜出。为此,美方精心编织“民主对抗威权”的冷战意识形态叙事,试图通过构建全球民主联盟与对华精准遏压相结合的方式,实现其“竞赢”中国的目的。